中新網山西新聞5月18日電 傳承歷史文脈,激揚文化自信。為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山西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提升學生的自理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太原市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東山分校組織全體師生,開展“體驗面藝文化 探秘三晉密碼”研學實踐活動,為孩子搭起了別樣的實踐課堂。
安全牢記于心
為了讓學生們能開開心心出游,平平安安回來,學校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在研學活動進行前,由校領導趙勇書記以及白楠主任主持會議,對研學前的工作做了詳細的部署,也對研學安全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確保師生的安全;各班主任也分別對本班學生進行了研學安全主題教育,讓同學們能遵守研學紀律,把安全教育牢記于心。
體驗面藝文化
俗話說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國,中國面食在山西!鄙轿髅媸潮环Q為世界面食之根,此次研學的第一站同學們就一起走進了山西面食博物館,體驗山西面食藝術傳統(tǒng)文化。
在這里各種山西面食琳瑯滿目,同學們了解了歷史、親自制作并品嘗自制面食,感受面食之鄉(xiāng)的文化,也欣賞到了代表農耕傳統(tǒng)文化的多種文物及多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面食制作技藝的精妙絕倫表演。
學生們通過跟隨師傅學習:莜面栲栳栳、貓耳朵、花饃的制作,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和動手動腦能力,積極響應國家教育部的號召,讓更多的人都能感受面食的魅力,充分展示了農耕傳統(tǒng)文化和面食制作歷史。
探秘三晉密碼
博物院豐富的陳列內容讓學生們大開眼界。特別是以“晉魂”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專題和藝術專題,集中詮釋了三晉文化在華夏文明歷史中最輝煌的片段。
山西博物館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博物館,有著三晉文化的傳承,也有著華夏器物的展示,山西博物館是以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同時也是黃河流域著名的歷史博物館,館內豐富的收藏和陳列,展現了華夏文明祖先開創(chuàng)至今的五千年山西經歷了太多的苦難。
在博物院內,同學們一邊觀賞石器、青銅、美玉、陶瓷,一邊認真傾聽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加深了對中華歷史和文明的理解。數不清的古老文物向同學們展示著淵源流長的華夏歷史和一個個動人的美麗故事。
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于教化,而在于啟蒙;一個博物館的價值,不在于他有多宏偉、多現代、有多少古董,而在于他的思想、他的視野、它的價值觀、他給觀眾的啟迪和他所傳遞的精神。
“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在本次為期一天的研學活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勞動的樂趣,感受到家鄉(xiāng)悠久的歷史底蘊,做到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學史明理、學史崇德、學史力行;讓同學們在埋頭讀書的同時,見識了外面的世界,豐富了閱歷,增長了見識,拓寬了眼界,在探索實踐中提升綜合素養(yǎng)。(完)(鄒馨怡)